7月30日至31日方道配资,2025年广州地区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来自全市的122名成人选手和42名中小学生选手走上舞台,展示科普讲解风采。
参赛人员覆盖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高新企业技术骨干、科普从业人员、医护人员、中小学生等群体。与往年相比,今年有更多科研人员参与到科普讲解大赛中。
“感觉和平时在科学院做科研很不一样,需要站在公众的视角,重新思考自己的科研成果。” 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于政鑫第一次参加科普讲解大赛。比赛中,他将机械臂如何实现智能化作业及其在生活、工业、航天领域的应用娓娓道来。“科研成果既要发挥科学研究价值,也应当服务社会方道配资,参与科普讲解大赛是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大众视野的一种尝试。”他说。
今年,大赛主要以科普讲解的形式展开,选手们的科普主题涉及前沿科技、大国重器、社会热点等多个领域,聚焦人工智能技术、新材料技术、深海通信技术、低空经济等话题。
在成人组比赛中,不少选手结合广州科技发展特色寻找选题。来自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的参赛选手许怀琳,讲述了广州利用人工智能、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科技手段建立起立体监测预警网,寻求人与海洋和谐发展的科技探索故事。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何锐现场结合植物光周期理论,讲述广州农业种植更精准、更可持续发展背后的科技力量。
大赛成人组评委、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四级职员、正高级工程师彭万峰表示,从地域上的贴近性入手,引导大众以科技的视角看待城市发展,能让人们从身边出发,产生对科技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在中小学生组比赛中,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科技类选题格外受关注。来自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16岁的刘佩麟讲述了春晚人形机器人的科技原理,详细介绍了机器人完成表演所涉及的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及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这次科普讲解大赛方道配资,对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从事科研工作。”刘佩麟说。
中小学生组评委、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高级工程师黄善辉表示,科普大赛能帮助学生们提升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感受创新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助力未来科学人才培养。
附获奖名单:
南方+记者 吴雅楠
通讯员 李早花方道配资
粤有钱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